Menu Close

粮食危机即将发生,中国种子大量依赖海外

全球粮食危机再次响起警号,连金融市场也关注!疫情除了导致食物供应不公平的情况恶化外,随着全球央行持续“放水”,势助长粮食价格持续膨胀,升幅有机会创下10年新高,令市场人士忧虑一旦粮价泡沫膨胀,将引发一连串社会动荡,尤其对新兴国家的冲击更大。观乎粮食生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已因粮价上升而令通胀升温,拖累央行近期不能减息救市,危机可谓迫在眉睫。

大豆
大豆

资深财金界人士、因言中上次美国次按风暴引发2008年金融海啸而成名的“法兴大淡友”爱德华兹(Albert Edwards)警告,粮食价格飙升绝非小事,未来还会续涨,并会引发更多、更严重的问题。他引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指出,今年11月全球粮食大宗商品价格已涨至接近6年以来最高水平,并且连升6个月,它综合了谷物、油、乳制品、肉、糖等价格。其中,谷物价格指数按年大涨近20%,为2011年年中之后的最高年度升幅。

他认为,目前情况与2010至2011年粮价泡沫相似,当年美国联储局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QE),恰巧地适逢被形容为“阿拉伯之春”的2011年大规模反政府示威起动。示威被外界解释为由其他原因驱使,但在爱德华兹眼中,粮食价格飙升才是最原始的导火线。他慨叹有前车可鉴,惟现时各国央行依然重蹈覆辙疯狂注入流动性,除了带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外,投资者也应担心食品通胀激增的风险,新兴国家往往受更严重打击,因其食品主要靠进口,同时这些国家的家庭在食品上支出比例更大。由于疫情已大大加剧贫富悬殊,只要粮食价格再次飙升,或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大规模社会暴动。

他强调,疫情期间,粮食分配已成为全球各国皆需面对的现实问题。他担心粮食通胀仅刚刚开始,在周期性资产的复苏,加上极度宽松的全球货币环境下,恐导致粮食价格创下10年以来最高涨幅。

全球粮价暴涨的另一恶果,就是新兴市场央行不敢再减息,阻碍其经济复苏步伐,为双重打击!早前俄罗斯央行公布,将关键利率维持在4.25厘,虽然已是有纪录以来最低,但不代表央行不想减息,而是因当地通胀已第2个月超出原定目标4%,部分原因是当地货币卢布今年暴跌15%,单是11月以来的跌幅便高达7.7%。

不过,该国经济发展部指出,食品价格上涨才是推动11月通胀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总统普京早前也表示,对面包、葵花籽油等主要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感到惊讶,下令政府采取紧急措施为食品价格通胀降温,包括对小麦出口征税,将葵花籽及油菜籽出口关税税率大幅提高,并对其他一些主要食品进行价格管制。

因此可见,全球粮食问题将逐步浮面,成为2021年一大难题,尤其今次央行“放水量”远高于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

 

【供求失衡大豆价下季料再飙40%】

中国养猪业开始走出非洲猪瘟的阴霾,生猪恢复产量,开始大量进口尤以大豆为主的饲料,加上盛产大豆的南美洲遇上乾燥气候被迫减产,以及阿根廷因罢工问题延迟出货,带动全球谷物价格上扬。在供求失衡下,大豆期货价格创逾6年新高,有分析更估计下季再飙40%以上。

中国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总产量60%以上,据农业农村部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突破1亿吨,创有纪录以来新高。不过,进口来源则减少,中国今年由巴西进口大豆的数量料由上年度的6,900万吨,急降17.5%至5,690万吨,主因是产量减少,而俄罗斯进口量则下降一半至45万吨,亦为气候相关因素影响收成。相对地,行内人士预计,由美国进口的大豆量可能增长逾一倍,达到3,600万吨,原因之一是要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因美国大豆主产区遭遇不利天气,当地产量已受影响。与此同时,有美国农业分析报告指出,南美洲持续乾旱,可能会对巴西这个大豆最大出口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另方面,上周阿根廷谷物工人因不满薪金而展开罢工,导致该国大豆出货量锐减。

展望2021年,考虑到“拉尼娜现象”及太阳黑子周期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南美洲天气乾燥且缺水情况可能延续,当地未来一季可能面临大豆失收风险,影响明年整体供应,推动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扬。有分析师预期,干旱可能损害巴西明年1月和2月的收成。

凡此种种,预计将使大豆期货价格从最近每蒲式耳12.64美元,上涨至每蒲式耳18美元,潜在升幅达42%;与3月的每蒲式耳8.22美元相比,幅度更高见近1.2倍。

【需求大增玉米价格创32年来最长升势】

中国对饲料需求急增,今年11月玉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带动全球玉米价格创出32年以来最长升势,成为继大豆之后,另一有望再挑战纪录高位的谷物。

中国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饲料与再加工两大领域,两者分别占63%和30%,合计占比超过九成。目前,乙醇汽油的生产技术对粮食农作物的依赖非常大,当中尤以玉米、小麦、稻米等为主要原料。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玉米产量约2.6亿吨,较上年整体略为减少77万吨,惟值得留意的是,过去3年 大陆玉米都出现供不应求,短缺平均维持在1,700万吨以上,故数据也显示,中国11月进口玉米按年大增12倍,令今年首11个月总进口量增长超过1倍,达到900万吨,超过了720万吨的进口关税配额。市场预计,中国全年玉米进口量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明年进口量还将继续增加。

亦因如此,大陆11月自产玉米批发平均价涨至每斤1.2元人民币,较今年初升了31.8%,创6年以来新高。中国农业农村部官员唐珂日前直言,玉米供求存在缺口,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资本炒作和贸易商囤粮加剧,均是玉米价格高企不下的原因。由于目前 大陆生猪产能已恢复到往年的90%以上,养殖业持续扩张,饲料需求料增。与此同时,玉米再加工企业产能庞大,因担忧明年供应紧张,担心价格再升,因而有囤粮倾向。

诚然,再加工企业的担忧不无道理,因南美洲干旱影响收成,令目前世界玉米供应相对紧张。商品分析师预期,明年巴西和阿根廷的谷物产量,将是决定未来一年价格去向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反映国际价格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3月份玉米期货已连续11天上涨,创下1988年以来最长升势,周四收报每蒲式耳4.51美元,年内已累升16%,有望造就2010年以来最大升幅。

【美猪减产全球难承受瘟疫重临】

纵使 大陆生猪供应有回稳迹象,但由于饮食习惯差异,加上疫情冲击,美国猪肉产量正在下降,预示一旦非洲猪瘟等疫病重临,全球猪肉供应必然受重击!综合外国媒体报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美国猪肉加工厂关闭,加上当地餐厅限制营业,导致猪肉需求大减,价格也随之下滑。报道指出,美国繁殖用的母猪群数量下降至近3年以来最低,明年整体猪群亦将持续减少,意味一旦全球需求骤增,美国将无法大量出口。

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用于繁殖的母猪数量降3%,至仅628万只,跌幅较分析师早前预计的1.9%为大,亦为2018年3月以来最低,致使近日当地猪肉批发价格为每磅0.6934美元(约5.4港元),相较5月11日创下的5年高位1.2166美元(约9.48港元)大跌43%。而总猪群数量则下滑0.9%至7,750万,较分析师预期的7,840万少。美国屠宰场虽已恢复运转,但屠宰业仍有数千名工人确诊,对供应仍有影响。

另一方面,在疫情及各地封城令下,餐厅广泛停业亦拖累整体猪肉需求,而中国扩大繁殖用的猪群,预计也将令美国明年对华的猪肉出口量造成负面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及猪肉消费国,生猪数量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全面恢复。中国农业农业村部最新指出,在11月份,可繁殖的母猪数量已连续6个月录得按年增长,生猪存栏亦连续5个月增长,使 大陆猪肉供应有望趋稳,但却不利于美国猪肉出口。

就此,谘询公司Steiner Consulting Group分析师Altin Kalo表示,由于美国国内和出口市场的需求前景黯淡,养猪户可能将更多可繁殖母猪送往屠宰场,业界正面临留守或离场的抉择时刻。

【侨报网综合讯】中国权威媒体通过走访发现,中国的主要作物中,水稻、大豆种子基本是国产品种,小麦的品种国产化率也较高,玉米、马铃薯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严重依赖洋种子。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中国农业“卡脖子”问题引起了专业人士的关注。

近年来,国际种业巨头控制中国种业市场来势凶猛。包括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企进入中国,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田间地头。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已全覆盖中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

2018年9月21日,布朗斯堡豆农在收割大豆。(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国很多种子大量依赖海外

《瞭望》周刊报道,黑龙江省克山县素有“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美誉,但该县种的马铃薯种子却多是来自美国的大西洋品种。在该县今年种植的3万亩马铃薯中,大西洋品种约占种植面积的1/2……

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推广至今已十余年,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在部分地区已成第一大品种。甚至有的东北育种工作者自嘲:“我们不用搞育种了,一个‘先玉335’就够了。”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介绍,虽然小麦种子国产化程度较高,但西部麦区一些地方也存在进口麦种。“过去,我们的主食品种主要是馒头、面条,原料以中筋小麦为主。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老百姓的需求也丰富起来。用于制作饼干、面包的强筋和弱筋小麦需求量大增,国内品种跟不上。”

而蔬菜种子对海外的依赖更显严重。辣椒、洋葱、胡萝卜、茄子、番茄、马铃薯、西兰花……这些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不少都是洋种子长成的,甚至有的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

今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了1万多亩辣椒,其中1700亩尖椒和近1000亩圆椒使用的是以色列种子。“国外种子确实好。以尖椒为例,国内尖椒种子只能采两茬,国外种子可以采三茬,而且外形好看、市场认可度高,销售好价格高。”该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说。

洋种子不仅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价格也远高于国内种子。高向秋曾种过一种进口辣椒,一亩地仅种子成本就1500多元。算下来,一粒进口种子就要2毛钱。“播种时,国产种子是拌着沙土撒,进口种子就得一粒一粒摆,生怕浪费了。”她说。

 

中国国产种子研发能力和海外差距还很大

虽然目前中国国产种子研发能力在逐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提升,但总体上和海外其他国家种业企业差距还很大,而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一些几方面:一是原创性种质相对稀缺。尽管中国物种资源丰富,但许多地方品种正在快速消失。据中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初步调查,在湖北、湖南、广西等六省份375个县,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

二是国家对育种的长线支持力度需加强。雷振生认为,育种是一个长期工作,但目前育种项目支持大多是短期的。如果项目资金支持不连贯,种子资源一旦丢失,便很难恢复。”

三是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强,研发投入有限。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前50强种业企业年研发投入为15亿元人民币,仅接近原美国跨国农业公司孟山都公司的1/7。

四是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协作。据介绍,海外种子研发多是在大公司,种子资源的收集源于百年积累,起步早、科研投入大。而中国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尚未建立,技术、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不畅。

五是人才支撑力度不足。目前中国科研育种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且年龄普遍偏大,企业商业化育种人才紧缺,年轻一代育种创新人才支撑尤显不足。

六是海外种质资源管控越来越严。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的“国家种质克山马铃薯试管苗库”,承担着马铃薯种质资源基础性研究工作。该院副院长刘喜才介绍,目前苗库已收集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2600多份,其中不少是有助于育种研发的海野生种质资源。但近年来,海外对种质资源控制越来越严,获取国外种质资源越来越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育种研发。

专家:中国应及早动手防“断种”

种子是农业的基石,现代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原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种子市场初步预测价值超过600亿元人民币。过度依赖进口种子,将导致中国不能掌握部分种子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不但可能给种植大户带来经济损失,更蕴含“断种”风险。

“没有优良的种子,不仅粮食安全保证不了,农业安全也可能被别人扼住要害。”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等多位专家的共同观点。

近年来,中国现代种业体系加快构建,种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以生物育种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种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海外大型种业企业跨界重组日益加剧,强强联手抢占全球市场,中国民族种业仍面临严峻挑战。农业专家建议,应尽早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改革,提升育种技术和实力,确保中国种业安全。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继续强化相应扶持。雷振生建议,国家对育种科研要加大长线支持,确保育种项目能真正“开花结果”。

其次,中国应对严重依赖进口的种子设立重大专项,引进专业人才,重点攻关,加速我国种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

其三,面对目前种质优势越来越掌握在海外大型跨国企业手里的现实情况,中国的优势种质资源加大保护力度,防止被获取。同时,加大力度保护已育成的新品种,保证种业良性竞争;对侵犯新品种权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让违法者不敢再犯。

此外,理顺科企协作机制,改变育种机制与研发模式。专家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政策,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界限,建立完善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完)

 

相关新闻:  外企撤离香港!中环办公室遭弃租 空置率创海啸后新高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互联网各新闻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osted in 中国经济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